leyu乐鱼

未来线上教育何去何从

  从2000年来,第一波互联网大潮席卷全国,在线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至2013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风口的到来,在资本的推动之下,在线教育更是进入了井喷期。2014年,各大巨头纷纷进入战局,不少大型线下机构也开始向线上布局,国内在线家的速度迅速增长,直至今日,大大小小的线上机构已不计其数。

  从数据来看,在线年末开始急速转冷,获投企业数量与总融资额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在资本市场的遇冷也使在线教育回归了理性,不再一味地追求扩张,而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变现,如何稳扎稳打良性发展。

  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教育技术的更新升级,未来在线教育势必是教育行业最重要的战场,足以与线下教育分庭抗礼,并有可能重新定义教育方式。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又得到了资本鼎力支持,目前整体市场表现却不如人意。大量企业陷入“盈利难”的困境,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有5%的在线教育企业实现盈利,达到盈亏平衡的也只有26.6%,其余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这一数据比2015年有所好转,但在线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何在,其出路又究竟在什么地方,是需要这个行业的广大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来搞清楚在线教育的优势是什么。几年之前,许多人认为在线教育是对传统线下教育颠覆式的变革,甚至有取代传统线下教育的可能。理由主要有没四点:

  1.更易规模化:线下教育,一堂大课最多容纳几百人,而在线教育可以同时面向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

  2.更易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教育始终是一个优质资源稀缺的行业,如果说传统教学场景中的某名师只能覆盖一定地域范围,那么,通过在线教学,任何地区的学生都可以以一定的方式享受该名师的教学资源。

  就不存在固定场地问题,,师资成本则可以通过规模化无限摊薄。教学环节的低边际成本,正是线上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然而,经过多年市场验证,虽然每年体验这类课程的用户数量惊人,但是完课率和付费意愿却相当低迷,尤其是幼教和K12阶段。除个别实用型的职业教育课程外,企业很难通过付费课程收回成本。而即使是职业教育课程,客单价也非常低廉。对于踌躇满志的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这样的市场情况显然是难以承受的未来线上教育何去何从。

  所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重服务重结果的行业,尤其是针对3+K12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只有有针对性,高效率,有明显教学成果的课程,才能够让家长愿意支付相对高昂的费用。录播课程的非个性化、低约束力等特征显然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于是,2016年,在线教育的热点逐步转向通过直播互动开展一对一辅导或一对多的小班课, 线上老师+线下助教的双师小班课、大班课也成为机构纷纷尝试的方向,甚至一些原本有盈利的职业在线教育企业也开始通过双师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客单价。

  有趣的是,我发现,课程模式的改变确实带来了市场上付费用户和营业额的爆发性增长,但是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更换平台需要付出的成本极低,造成教师对平台的忠诚度严重不足,通常是哪里补贴高去哪里,哪里抽取的佣金低去哪里。而频繁的教师更换会进一步降低客户对产品的信任感,同时,如果教学内容及其架构不够完善更会降低客户对产品的黏性。低信任感、低粘度导致在线教育企业的复报率和转介绍率难以提升。另一方面,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以及教师对课程节奏的把控基本无法像线下面对面那样直接有效,也就使得客户的上课频率和完课率远远不如线下。

  以上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在线教育企业的整体获客成本节节攀升。根据统计,投入到市场和品牌的营销成本占到年客单价的约40%甚至更高。为了留住客户,就必须想办法解决教师稳定性的问题,比如集中的教师培训、集中的行政管理,以及教师从业的合法化等,另外,高质量课程内容的研发或者购买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花销。以上种种,最终造成了现在整体行业利润极其单薄,甚至有一定亏损的现状。

  其实,传统教育模式的天然三要素是师资、教学体系和招生,目前不论是实体教育,还是在线教育的发展都只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展开的。线上机构在传播的广度来说的确是线下机构无法比拟的,但就现状看来,线下机构所能做到的教育深度,比如课堂的引导,节奏的把控,创造不同场景的体验以及互动等等,也不是在线机构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并且超越的,而且目前所有的线上培训机构只是将线下的教育模式移至线上去进行实现,并无任何对于新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综合来看,我的感觉是目前所谓的线上教育其实只是传统线下教育模式的线上体现而已,只是单纯的改变用户的体验路径,并没有真正深入发掘用户的痛点所在,故而也无法给予用户真正更好的体验,无法创新服务,无法给予更好的体验,线上教育想实现盈利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我认为,现行的线上教育模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便进行深度思考,优化服务结构,提供更好的体验。

  5、调整服务模式,形成教育生态系统,开放平台,为入住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